時值深夜12點,古城紹興已是萬籟俱寂。但在魯迅東路的東郭泵站,仍然馬達聲轟響。工作人員小羅點擊著泵站控制屏幕,正在為內河24小時翻水忙碌著。
在紹興,氣勢如虹的“全面剿滅劣Ⅴ類水”攻堅戰,吹響了號角。
紹興市委辦、市府辦聯合制定、下發《紹興市劣Ⅴ類水和Ⅴ類水剿滅戰役行動方案》,意味著紹興剿滅劣Ⅴ類水和Ⅴ類水“作戰圖”正式敲定。根據市委要求,市旅游集團作為蕺山街道掛聯單位,與街道同心協力齊治水,群策群力謀治理,全員參與蕺山街道剿滅劣Ⅴ類和Ⅴ類水的工作。
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劣Ⅴ類水剿滅戰役中,集團拉高標桿,制定了三大目標。第一個是全面剿滅劣Ⅴ類水。今年6月底前,幫助蕺山街道基本剿滅包括小溝、小渠、小溪、小池塘等小微水體在內15個劣Ⅴ類水體。第二個是9月底前,全面剿滅蕺山街道區域水系的Ⅴ類水。第三個是對區域內其他水系在鞏固現有水質的基礎上,努力做到保質爭優,絕不允許出現降質下滑現象。
為全面實現三大目標,深入落實掛聯職責,發動集團全體黨員干部積極參與“五水共治”,集團董事長沈安龍身先士卒,帶領集團干部與街道干部一起群策群力,指導督促蕺山街道徹底剿滅劣Ⅴ類水體工作。3月18日,旅游集團組織30名干部開展對蕺山街道水體情況進行全面摸排,針對水體是否氣味重、顏色深、淤泥厚等幾方面為摸排重點,對廣寧橋、八字橋、日暉橋等6個社區的小微水體進行了地毯式摸排。每到一處,便現場仔細查看,向社區詳細了解水質狀況及污染源情況,認真記錄發現問題,深入討論整改措施。行動共摸排出蕺山街道劣Ⅴ類水體15個。
同時,為了加大作戰效果,市旅游集團抽調3名工作人員,在街道設立聯絡辦公室,進行專人駐點,積極配合街道開展相應工作。河岸洗滌污水是劣Ⅴ類水的重要來源,3月25日起,掛聯工作指導組常駐街道人員協助街道對昌安、樂苑、蕺山和鞋子畈4個社區拆除河埠頭,經過半個月時間,總共拆除河埠頭35個。“河埠頭洗滌的陋習,不僅影響環境美觀,破壞河道水質,還存在安全隱患。我們一直在進行巡查勸導,這次河埠頭拆掉后,就沒地方洗了。”駐點人員錢紅云說。拆除沿河河埠頭的行動,從根源上消滅劣Ⅴ類水的源頭,鞏固了“五水共治”的成效。
為增加翻水力度,增加內河河水的流動性,今年3月25日始,東郭泵站率先實行24小時翻水。4月1日起,旅游集團5個泵站均進行24小時翻水,通過開展24小時水體循環,實現河道水體全天候循環流動。同時集團啟動了東郭泵站流量提升工程,東郭泵站的日常翻水流量將從2立方米/秒提升到3立方米/秒。“通過加大翻水力度,水體流動加快,水質也有了明顯好轉。”旅游集團下屬內河公司副總經理李駿說。
生態修復技術,是治理小微水體的一項“治污利器”。蕺山街道那摩江池、蓮花池、墨池、孟家池4口池塘,水體感官較差,水體發黑、有異味,是典型的劣Ⅴ類小微水體。要得到徹底的治理,關鍵在于水體微生態的有效修復。為此,旅游集團與街道共同協作,引進專業第三方治理單位,對上述4個小微水體展開了生態治理的攻堅戰。據相關生態治理工作人員介紹,他們將通過減少外源污染,控制內源污染,降解水體污染,逐步恢復水體生態系統及其自凈能力,并引入“生態浮島”修復技術,通過種植水生植物,吸收河道內氮、磷等元素并分解河底淤泥,完善水體生態自凈化系統,從而實現對污染水體可持續的修復。
治水工作任重而道遠。市旅游集團表示,蕺山街道和旅游集團作為剿劣治水掛聯兩端的責任共同體,大家要擰成一股繩,連成一片心,旅游集團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目標要求,牢固樹立“為自己治水”的理念,嚴格按照作戰計劃協調推進蕺山街道的綜合治理工作,打贏這場剿滅劣Ⅴ類水攻堅戰。
吳帆